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技术应用 > 正文

塞曼效应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饮用水中痕量铅

发布日期:2017-06-26 来源: 电炉产业网 查看次数: 231 作者:[db:作者]
核心提示:[db:SY_简介]

  马毅红(惠州学院理工学院广东惠州516015)墨炉升温程序及基体改进剂对测定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采用塞曼扣背景的方法,以硝酸为基体改进剂,使水样中基体干扰大大减少,回收率达到97%以上,可获得满意的测定结果。

  饮用水中铅的测定是水质卫生检验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家标准监测方法为比色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其中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铅己被确定为灵敏度高、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在水分析中广泛使用。然而,水中痕量铅的测定常存在基体干扰、水样加标回收率低的问题。

  2石墨炉升温程序的优化3.2.1干燥温度和时间的选择在干燥方面,为防止产生爆沸与飞溅造成损失而影响测定精度,根据观察结果,将干燥温度选择80~120C,干燥时间为30s. 2.2原子化温度及时间的选择固定原子化时间,采用不同原子化温度测定对铅灵敏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见。由可看出,在1900―2000都可以用于铅的测定,考虑铅完全原子化,将原子化温度确定为2000C.然后选择原子化时间,分别用5s、6s、7s、8s、9s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原子化时间稍长或稍短时,灵敏度都有所降低,因此选择7s为铅的*佳原子化时间。

  3.2.3灰化温度与时间的选择固定原子化温度和时间后,从300开始灰化样品,并逐渐升高温度测定背景吸收,结果见由可以看出,背景吸收干扰随着灰化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而灰化温度在600时,背景干扰*小,因此选择灰化温度为600°。

  在确定灰化温度后,分别以灰化时间20s、25s、30s、35s、40s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灰化时间在30s时,背景干扰*低,故选择灰化时间为30s. 3.3硝酸基体改进剂对测定的影响在不同原子化温度下,未加基体改进剂直接测定饮用水中的铅,可观察到背景吸光值随着原子化温度的加而减少,但仍然大于1.0.过高背景的存在,掩盖了熔点较低的Pb元素的原子吸收信号,难于获得满意的测定结果M.而加入硝酸基体改进剂后,背景吸光值下降为0.2以下,有效控制背景吸收在塞曼校正的范围之内。实验表明,硝酸用量为0.1%~ 1%均可,但用量多则原子化温度高且时间长。

  3.4共存元素对铅的干扰及消除饮用水中主要干扰元素为钙和镁,钙、镁基体对铅的干扰都属于与浓度有关的干扰。对于相同量的钙对铅的干扰程度随铅浓度的不同而不同,铅的浓度越小,干扰程度越大。对于同一量的镁,铅的浓度越大,干扰程度越大。本实验选择0.1 %硝酸作为基体改进剂,达到了消除干扰的目的,结果见表4.表4基体改进剂抑制干扰的结果试样相对吸光度(A/Apb)不加基体改进剂加基体改进剂Pb+改进剂5标准曲线的绘制(ug/L)铅标准溶液(均为0.1%硝酸介质),分别测得吸光度值为0.012、0.052、0.118、0.223,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98,回归方程y=0. 0008,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绘制标准曲线见。

  6实际水样的测定和加标回收按上述方法对自来水样在连续3d的时间里重复测定3次平行双样,并对水样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对这些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5.表5实际水样的测定和加标回收样品号加标前测得铅浓度Ug/L)加标铅浓度Ug/L)加标后测得铅浓度(ug/L)回收率4结论应用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饮用水中痕量铅,以硝酸为基体改进剂,消除了干扰元素的影响,简单快速,获得满意的结果。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0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