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技术应用 > 正文

4号高炉炉底护炉实践

发布日期:2017-06-23 来源: 电炉产业网 查看次数: 236 作者:[db:作者]
核心提示:[db:SY_简介]

  许勇新钟波钟健华柳钢4号高炉1994年投产,有效容积为306m3,双钟式炉顶结构,共有12个风口,炉底、炉缸是采用高铝砖和碳砖相结合的综合炉底,炉缸采用光面冷却壁,至今没有进行过大修。

  由于受原燃料条件的影响、高炉生产的不当操作及长期高强度冶炼,铅孔温度及炉底温度都出现偏高现象。1998年4月27日,〗层第12块冷却壁的水温差高达5:,29日中班1层第6块冷却壁水温差达到了4.5,给高炉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炼铁厂针对4号高炉存在的问题采取了多项护炉措施,确保了该炉安全生产。

  2.1不断提高原燃料质量新焦炉投产后,炼焦工艺得到改善,焦炭质量有所提高。我们同时加强焦炭槽下过筛工作,要求上料工每2小时清理一次筛网,尤其使用地焦或雨天时增加清理的次数,使人炉焦炭粉末大大减少。

  (2)提高烧结矿质量,采用稳定的炉料结构烧结厂对原料场进行了改造,进场原料分类堆放,进行预配料重新造堆,采用“平铺直取”的混料方法。同时,二烧对其生产工艺进行有效的调整,采用厚料层烧结,使烧结矿的质量得到提高。

  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根据柳钢铁矿石全靠外购的情况,4号高炉确定炉料结构的模式为:82%烧结矿+3%钒钛矿+5%越南矿(南非矿)+%混合矿+少量钢渣。到2001年下半年,开始配用球团矿至15%左右,进一步改善了炉料结构。

  22加强对炉况的管理,提高操作水平炉况稳定顺行是高炉长寿的重要前提条件,高炉强化冶炼后,炉缸工作负荷增加,更影响高炉长寿D 1998年5月后,为适应高炉高强度冶炼的需要,采用了大料批正分装的装料制度,即AKKKKiB(焦),焦矿料线分开。由于焦矿层厚而稳定,从而有利于软熔带位置的稳定,也有利于改善软熔带的透气性,稳定了煤气流,改善了煤气利用,炉顶煤气C02含量从1995年的14.89%提高到2001年的18.39%.炉身部位的冷却强度过大易造成炉墙结厚和不必要的热损失,破坏高炉正常生产,太低又会导致炉衬侵蚀加快,影响高炉寿命。炉长每天检炉身中部温度曲线变化情况,确保各点温度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保证合理的操作炉型。

  扩大进风面积,风口面积由原来的0.0942m2增加到0.1107m2;采用高风温与富氧及喷煤相结合的综合鼓风,大大提高了冶炼强度,活跃了炉缸。喷煤比由1995年的26kg/t增至2001年的102kg/喷煤量的增加,中心焦柱体积的减少对降低铁水环流密度和减弱铁水环流对炉缸内衬的破坏作用都是很有利的。

  由于原燃料和外围的影响,4号高炉在推行标准化操作上做了一系列工作,严格按照厂部制定的高炉标准化操作条例进行操作,对生铁含硅、炉淹碱度的合理控制,炉顶压力的使用等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并加强工艺监督,禁止低料线作业,确保了各项操作参数控制在标准化范围内。

  (5)努力降低休风率和慢风率通过选择合适的装料制度,适宜的上、下部调剂方式以及不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使炉况稳定程度和炉缸工作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风、渣口破损数目减少。同时,通过加强对设备的检查与维护,及时发现处理设备故障与隐患,加强点检制度,把需要处理的设备问题和设备隐患集中在设备定修时间来处理,大大降低了设备休风率和慢风率。

  2.3执钦矿护炉及定时排铅根据铅孔温度变化和炉底温度上升的幅度,从1998年12月起开始配用钒钬矿护炉,配用量占2%左右,炉渣中Ti02的含量在1.1%左右。针对生铁中钛含量的增加会改变生铁粘度的特点,将生铁中控制在0.35%~0.45%之间、控制在0.15%左右,从而解决了使用钒钛矿后渣铁流动性变差、脱硫能力减弱的矛盾。同时针对所使用矿石中含有较多铅的现状,采用定期从炉底排铅以减少铅对炉底的破坏,达到保护炉底、延长高炉寿命的目的。

  2.4控制铁口角度,调整铁口上方的风口角度和尺寸从1998年年底开始,4号高炉铁口角度开始控制在5左右,以保证死铁层的足够深度,严禁超过8°。铁口上方的“、12风口改为平、小(095mm)风口,使风口前回旋运动减弱,抑制边缘气流,尽量减少对炉缸部位炉墙的冲刷磨损。

  2.5加强冷却系统的改造、监测和管理从1998年开始,循环冷却系统在原来一台常压泵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台高压泵,冷却水压力由原来的。3MPa提高到0.5MPa,水流量由原来的27t/h增加到530t/h.(2)加强冷却系统的改造4号高炉冷却壁原先的冷却方式为双联式,19%年4月29日22:00―层第6组冷却壁水温差达到了4.5,大大高于规定值。针对这种情况,厂部决定把炉缸**、二层冷却壁由来的双联式改为单联式,增加炉缸部位的冷却强度,使炉缸水温差稳定在控制范围内(一层1T以下、二层31:以下)。

  ⑶增加炉底的冷却强度4号高炉炉底冷却初期采用自然风冷,炉底*篼温度曾达到460.1998年开始启用炉底强制风冷系统,炉底温度降至220左右。

  2年5月中修后,把炉底强制风冷系统改造为水冷系统,炉底温度*篼只有130T,并稳定下来-(4)加强炉底的监测管理加强水温差的监测,特别是炉底水冷及炉缸**、二层冷却壁水温差的监测控制,要求看水T定时检查测量,如实记录检测结果,工长对其进行监督检,同时,当班工长要密切注意炉底温度的变化。各项参数的综合监测为炉底情况的变化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和可靠的调整依据,为高炉高强度冶炼提供了安全保障。

  ⑴采用良好的原燃料、加强炉况管理、保持顺行稳定的炉况是高炉长寿的前提条件。

  采周钒钛矿护炉、稳定适宜的铁口角度、铁口两侧采用平小风口是保护炉底的重要措施。

  采取一系列冷却系统的改造,增加了炉底炉缸的冷却强度,是高强度冶炼下炉底炉缸安全的重要保障。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0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