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技术应用 > 正文

工频感应电炉冷却水循环系统的设计与改造

发布日期:2017-06-02 来源: 电炉产业网 查看次数: 127 作者:[db:作者]
核心提示:[db:SY_简介]

  有色冶金节能工频感应电炉冷却水循环系统的设计与改造永华,贺春(青铜峡铝业集团公司,宁夏青铜峡751603)本文论述了工频炉冷却水循环系统的设计与改造过程。通过对工频炉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改造,达到了节水的效果,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工频感应电炉;水冷系统;节能I丨TF821I丨B文章编号丨1008―5122(2004)010045―02 1刖目2改造的方案设计及实施青铜峡铝业集团机械制造公司的2台GW―1.5T工频炉感应线圈需通水冷却。该设备对水压、水温和水量有一定的要求:进水温度<35K出水温度<55水压力0.2~0.3MPa,水量为8t/h.按目前车间年生产量600t计算,每年需用水量高达17000m3左右,是公司的用水大户之一。因该设备无水冷循环系统,大量干净的水白白流入下水道,造成极大的浪费。另外,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用水量急骤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对工频炉冷却水进行改造非常必要。

  经过分析认为,水在通过感应线圈后,除水温发生变化外,其水质没有其他改变,因此,可以通过降温后循环使用。

  我们本着投资少、见效快的原则,综合考虑实际生产条件后认为,既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设施,又要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选择这种改造方案经济可行。

  I丨丁永华(1966―)男,高级工程师,从事设备管理工作。

  2.1炉体本身冷却循环水管网的改造方案及实施根据现场观测采集的数据(冷却水进水管流量Q= 5.1m3/h;平均室温T=20°C;冷却水进水温度Ti =17°C;出水混合温度T2= 36°0>,经过理论计算论证后,决定采用在充分利用原炉体自来水备用水箱的基础上,加装一套喷淋装置的方案。整个系统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水箱中原水泵压力较大,需分流使用)另外,在喷淋架旁安装2台排风机,以加速空气的对流,加强了冷却效果。

  考虑由于多次循环使用,特别在夏季,即使经过冷却循环后进水水温仍高于35C(因原有出水管为明管,出水温度及水管流量可以直接观察,而改造后出水口处为封闭式)为了有效地防止因水温过高烧坏线圈,在炉体出水口处分别安装了自动报警装置,实现了即使在无人监测状态下,冷却水管一旦堵塞或是出现出水温度过高,可以起到立即切断线圈电源的作用。

  在改造循环水系统的过程中,保留了原炉体自来水冷却系统。即当循环水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直接转换为自来水冷却而不影响生产,确保炉子的安全、连续运行。

  22循环水系统热水的综合利用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将循环系统热水引入浴池(浴池容量为7m3)。当炉体连续工作数小时后,水温超过40而又接近浴池开放的时间,即可把热水直接排入浴池。这样不但节省了一个备用蓄水箱,而且保证了浴池热水的供应。

  3系统与蓄水池的贯通~9月份高温情况下,循环水使用周期较短。一般整个系统内循环水总量只有10m3左右。在炉子熔化铁水时,循环水只能使用3~4小时,因此,现有水箱容量太小。但是由于受厂房条件的限制,做更大的水箱不可行。所以利用现有的70m3蓄水池做为大水箱,成一套独立的循环体系使用(如图所示)。同时,蓄水池内共有10个大小不等的喷头,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在水池内安装一台供水泵,提供给炉子所要求的压力。

  当蓄水池中的水多次使用后,要产生水垢及泥沙等脏物,这时可以用它来浇灌花草树木,以充分利用水资源,达到节水的目的。

  4节水效果及效益―1.5T工频炉冷却水循环系统改造后,除定期向备用水箱补加自来水外,整个循环水系统每年可节约水13000m3左右。不但为缓解公司供水矛盾发挥积极作用,而且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利用原有备用水箱、绿化蓄水池对炉体循环水系统进行改造,达到了节水目的,降低了改造费用,同时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运转。而且当系统水温过高时,可向浴池排入热水。整个系统改造后可节水约70%水的有效利用率可达90%以上,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于2003年12月24日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科学计量评价研究学术研讨会”上,向获奖期刊颁发了荣誉证书。

  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国家新闻出版署1991.1颁布)执行评优活动中,主要规范数据达到了标准要求,荣获首届CA―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该评优活动是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宣部、科技部、教育部等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科学、严格、公正的原则进行评选的。首届CA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评优活动的成功举行,对推动我国学术期刊的规范化、标准化和计量评价研究的科学化、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051号